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初识刺树丫口,源于南方电网公司拍摄的一个片子《阿婀娜》。“太阳越辣越懒在,月亮越白越想你。”中缅边境南疆边关儿女情长的意境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云南镇康“阿数瑟”之乡名副其实啊!
冬日的阳光梳洗着刺树丫口的农家庭院和一草一木,散落在山岗沟壑间的“或黄身红肩、或白身蓝肩”民居显得温润多姿。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墙体上写着醒目的“福”字。
“这些年,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吃水、住房、用电等问题,修通了公路、干起了产业,我们感激不尽。现在的刺树丫口变成‘赐福丫口’了。”73岁的老党员蒋老平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蒋老平的记忆里,过去吃水要去大湾塘背、抬、驮。砍一筒保温壶粗的竹子,两头留节,穿上麻绳,让五六岁的孩子背;砍保温壶粗、留三筒四节的竹筒由成年人用肩扛;有的用牛驮,将三筒四节的竹筒放进竹篮里,每头牛驮4筒。现在,家家户户有水窖,用抽水机抽,生产生活用水都不愁。蒋老平家就有4个小水窖,可蓄水120立方米。
得益于“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的覆盖,村子里有路灯,有村民活动场所,有“戍边馆”,有“农家乐”小吃店,有红色革命遗址,有欣赏边关风景的“巡边栈道”。过去,村民到南伞赶街,去1个小时,回2个小时,如果背上80多斤食物,就需3个小时。现在一段柏油路、一段水泥路,来去很方便。过去,大伙住茅草房,现在,家家户户住水泥平顶房。
从怒江南岸的勐捧镇酸格林彝族村寨,穿过勐堆乡傈僳族村的密林,越过巍峨高耸的中缅边界南天门山,到县城之郊的南伞镇德昂山寨,横亘起伏的群山中,分布着中缅106至125号界桩,勾勒出镇康百里边关的独特风景。蓝天白云下的“戍边馆”格外雄壮,走进展馆我们了解到,刺树丫口有“百里边关第一哨”之称。
百里边关第一哨,位于刺树丫口古寨,其紧邻南天门山主峰,北靠悬崖绝壁,东瞰县城南伞,南观缅甸果敢。自古以来是国家重要的边防重地。历史上有“诸葛南征设哨房,哨房山包起炮楼”的传说,抗战时期,中国远征军在此布防设哨,保卫疆土。如今,军警民团结一心,护寨安民,守土固边,兴边富民。
看过戍边馆,我们在村边一家农家乐吃午饭。店主人叫杨德才,土生土长的刺树丫口人,曾经当过建筑工。后来,镇康县委党史研究室帮他协调贷款,两个月前他开起了农家乐。杨德才说,现在游客很多,生意不错,周末还有点忙不过来。肤色稍黑,敦实强壮,跨过不惑之年的杨德才,端饭送菜,招呼客人,十分麻利。
午饭后,我们顺着公路步行四五百米后跨入巡边栈道。巡边栈道由制高点观景台往下蜿蜒延伸约一公里后,进入刺树丫口寨子。一路上,怪石嶙峋,边城南伞尽收眼底,果敢老街隐约可见。山脊绵延,一山连两国;溶洞神秘,一洞通两国;巨石奇秀,一石分两国;碧水涓涓,一水跨两国。美哉,南疆边关!
刺树丫口是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的一个村民小组,中缅121号和高石头界桩就在村边,距中缅边境线仅50米。千米巡边栈道,三个红色遗址,还有那个气势恢宏的戍边馆,无不默默倾诉戍边历史,无不切切缅怀英雄人物,无不历历再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在刺树丫口,‘我们都是祖国守边人’的自豪感、荣誉感越来越强。”镇康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杨正军如此感慨。(杨茂芳 王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