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4月26日是第2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文化和旅游领域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重要阵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提升文化和旅游创新活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的有力保障,是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门不断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高位推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
同年,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年度推进计划》提出,加强“互联网+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线上线下维权机制。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强传统工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运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多种手段,保护创新成果,培育知名品牌。
北京市盈科(济南)律师事务所律师、“好客山东”商标维护律师张建认为,知识产权是无形的财产,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为文化和旅游业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增强影响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良性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介绍,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主要涉及著作权保护、商标保护等方面,包含旅游景点地理标识的保护、景点设计与推介著作权保护、非遗著作权与商标保护等。
“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推动内容创作传播,对于文旅领域内容生产、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有效保护了从业者利益。”超级玛特文创总经理、《IP授权商业化》作者柔侠说。
多措并举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挥文旅行业优势,通过标语横幅、普法展板、海报等方式,让知识产权保护宣传进公园、进景区、进广场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运用版权登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方式,加强非遗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注册“清新福建”商标及“全福游、有全福”商标,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和推广应用管理工作;故宫博物院成立品牌授权、合作项目审查小组,强化商标保护……近年来,各地不断加大文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相关法律体系衔接,不断提高文旅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们通过商业运营、产业融合,将艺术作品转化为消费品,实现了价值变现。”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董事张蕾介绍,“2022年,集团打造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票难求,相关文创产品也随之被网友‘种草’,借此,我们完成与十余个品牌的合作,并推出品类繁多的联名产品。”
针对虚拟资产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北京市东城区文化旅游推广中心在“故宫以东”合作项目平台企业准入机制中加入企业间版权使用授权环节,增加知识产权成果影响力,保护平台合作企业利益。同时,围绕“故宫以东”合作平台版权保护、产权注册以及IP形象设计等,与专业法务团队进行对接,尽可能提前规避法律风险。
太崆动漫(武汉)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德介绍,近年来,公司提前注册动漫作品及商标知识产权并进行销售、授权,以此保护自身权益。“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同创作动漫IP,并将其打造成市民游客喜爱的文旅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
共促发展
近年来,文创产品侵权、商业旅拍知识产权侵权等问题受到公众广泛关注。针对如何更好保护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业界人士纷纷表示,文化和旅游产业具备创意与活力,要不断增强意识,凝聚共识,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张建建议,行业企业要对文创产品申请产品专利,依法保护产品创意,并形成激励、奖励创新机制。同时,要注意商标权和著作权的交叉保护。相关部门和组织也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培训,组建相应维权律师团,帮助文旅企业及从业人员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是对集体智慧的保护。”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要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宗旨和制度的相容性,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鼓励人人共创,人人共享。
“目前,数字艺术知识产权侵权存在取证难、维权难等问题,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缺乏时间与精力追究侵权行为。”张汉德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监管,形成自觉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杨勇认为,要加强地理标志的商标保护,打造地方旅游文化品牌,比如,将“淄博烧烤”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
针对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领域知识产权侵权、商标抢注等现象,柔侠建议,文创企业、景区、主题乐园应通过提前注册商标、专利、申请版权保护等方式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积极开展IP培训及IP知识普及,进一步增强文旅从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版权保护意识。(本报首席记者 王洋 见习记者 杨丽敏 通讯员 李晶媛 王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