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不断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创新产品服务方式,大力培育旅游领域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旅游产业链乘数效应,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助力。在“5·19中国旅游日”活动期间,光明网推出“文旅新活力”系列报道,通过卫星新闻、创意图解等生动呈现文旅市场的新价值和新业态;通过专家观点、行业观察等深度展现中国经济的全新动能和内需潜力,共同解锁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要的“活力密码”。
从2023年9月最早提出,到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系统阐述,及至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面对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新技术、新产业、新格局,“文旅+新质生产力”如何推进新时代旅游高质量发展,主要发力点在哪里?
首先我们应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相比多了对“新”“质”的要求,其“新”,体现的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质”则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相比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出“新”和“质”,更形象地更准确地刻画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路径和要求。
其次,围绕生产力的三大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文旅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要掌握三个发力点 :
一是打造一支具有创新力的高素质的从业队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随着大众对旅游产品需求更加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日益丰富且运用新科技的当下,无论是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还是营销创新等等,都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体验经济时代,提供标准化、精细化的、个性化的服务,对强运营的要求,也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证。强运营的前提是人才,应将人才梯队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建立与文旅产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应重点培养具备数字技术应用、创新设计、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战略人才,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态模式的快速更新。在行业层面应重点培养数据分析和政策研究型人才,能掌握行业规律,并且能准确研判发展趋势;业务层面培养具有数字化创新能力的产品研发和营销队伍,根据业务需要组建IT支持部门;在执行层面应提升一线人员的服务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以满足文旅行业和企业发展的体系化劳动力需求。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出台了《文旅系统青年人才扶持计划》《乡村文旅带头人支持项目》《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等,对提升工作规范、从业人员的创新和管理能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高科技、新要素赋能产业发展。
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旅游业的融合应用,孕育出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推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既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融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智慧旅游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智慧旅游服务效能提升行动、智慧旅游管理水平提升行动、智慧旅游营销效能提升行动、智慧旅游产品业态培育行动、旅游数据资源利用提升行动、旅游数字化转型提升行动、智慧旅游创新人才培育行动等八个方面促进数字经济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推动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在五个重点领域:一是创新文化表达方式,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艺术表现形态,应用数字化工具助力艺术创作生产;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三是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挖掘、加工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四是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充分利用文化设施、旅游服务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场景,拓宽文化内容数字分发渠道,强化智慧旅游场景应用;五是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提高文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为鼓励创新和经验推广,文化和旅游部还先后公布了全国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十佳案例和优秀解决方案名单和一批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三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优化产业新格局。
新质生产力下的新旅游,一方面是“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交通、商业、工业、航天等要素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新型旅游消费目的地。一方面是“+旅游”,主要是互联网+旅游,科技+旅游、数字+旅游、工业+旅游、商业+旅游等通过旅游赋能,突破旅游的时空范围,提升品牌形象,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优化布局。
在商业模式上,互联网+数字文旅将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和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客户。旅游企业将能够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个性化行程规划、特色文化体验等,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打造“政策金融+产业基金+资本运作”的文旅供应链金融体系,构建多部门协同、多创新并举、多平台互补、多层次保障的文化金融生态链。
在新产品方面,文化产业、科技企业和旅游行业将更多合作,推出更加有创意和有趣味的数字文旅产品,推动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打造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作者胡咏君,系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旅游国际标准化专家委员。光明网记者赵艳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