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全国各地之间游客流动活跃,县域中心城镇和乡村成为热点。各地乡镇大集,人流熙来攘往,游客在乡村品美食、赏非遗、寻年味,热热闹闹过大年。
近年来,县域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市场新热点,这是旅游行业抓住机遇,“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的结果。今年春节假期,县域旅游再次成为热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春节申遗成功带来的非遗热。
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地方。相关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农村,这些非遗项目与乡村生活息息相关,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在乡村发源并代代相传,成为乡村独特的文化标识。县域旅游可以满足当下游客个性化沉浸性体验需求,避免旅游体验的同质化。加上春节8天假期,不少人选择“分段式过年”,实现了城市旅游和县域旅游两不误。
此外,县域旅游成为蛇年春节假期热点离不开县乡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的实质性进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扎实推进。
这些地方,无论是骑行、露营、健身步道游、乡村游、亲子旅行、森林康养、水上游还是夜间游,均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征。很多县域凭借其“小而精”的旅游资源和超高的性价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例如,浙江深入推进“千万工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旅游转化通道持续拓宽,旅游富民效应不断释放。同时,浙江还充分运用“农业+”“文旅+”“乡村+”,结合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旅游景区转型提质行动,因地制宜推出各种各样的新业态、新玩法,让特色乡村观光旅游玩出新花样。
县域旅游成为春节假期热点,不仅看节假日高峰的“打卡”热度,更要看高峰期后的“细水长流”和“绣花”留客。一些县城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与接待能力仍然有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影响游客体验,市场规范监管等有待加强,特别需要夯实硬件设施,补齐软件短板,结合本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突出差异性与地域风情,打造能够体现本地历史、非遗、文脉的旅游产品,为游客带来丰富的体验。
比如,今年春节假期,一网友反映一些县城电影票太贵,影院原价卖出无座票,年夜饭贵到快超过一线城市饭店等,这些也反映出县域旅游市场供给与规范监管等方面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春节假期,多地向游客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停车场,方便市民游客用餐、停车,开展花式“宠客”。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政府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规划设置平遥县实验中学停车场、平遥县政务大厅停车场等11处免费临时停车场,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各乡镇停车场从小年夜开始至正月十五免费对外开放。
政府部门改变思维开放公共资源,受到游客欢迎,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当地资源的利用率,也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旅游形象。(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