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天津市和平区作好文旅商融合——
“小海棠” “大文章”
市民游客在天津五大道游览赏花。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市民游客在天津五大道游览赏花。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人间四月,芳菲满城。在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千株海棠如期绽放,粉白的花海如云似霞,与百年洋楼相映,引来如潮的市民游客……
近日,天津市和平区适时启动“第三届五大道海棠花节——津遇和平·戏聚海棠主题系列活动”,呈献了一场“以花为媒”的春季文旅盛典,让“小海棠”作好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大文章”。
一场自然与人文的浪漫邂逅
春风骀荡的午后,悠扬的小提琴声在五大道睦南公园响起,游客徜徉在海棠花海之间,尽享春日浪漫。这座百年名园,坐落在“一路海棠”的大理道南侧,清明节假期每日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成为市民游客赏花必到的“打卡地”。
“看见海棠的一瞬间,感觉春天就在身边。绵延千米的花海很壮观、很漂亮,让我觉得不虚此行。”来自河北省的游客方浩感叹道。
和平区以城区深厚的历史底蕴为依托,打造了一系列文旅活动,成就了一场自然与人文的浪漫邂逅。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天津,欢迎来到万国大饭店!”天津人艺青年演员的开场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喝彩。海棠花节期间,大型原创话剧《津门大饭店》片段在民园广场常态化演出,游客在春日的暖阳里,细细品味这道文化大餐。
在和平区另一重点景区商圈——金街,大铜钱广场人头攒动,人群中忽然走出一位手提皮箱、身着灰色长衫的青年,他张望了片刻,俯身询问一旁的陌生人:“请问,您听说过陈白露小姐吗?”“您知道她在哪吗?”——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日出》片段在这里精彩上演。
大铜钱广场的一侧,便是《日出》故事的背景地——惠中饭店。在这栋百年建筑的映衬下观赏话剧,沉浸感十足。
感受小楼春秋 体验古韵新风
“在五大道海棠花节期间,我们在辖区内的公园、景区、街道、洋楼、街角、阳台呈现5大板块、16个子项、130多场文化演出,让市民游客在戏剧、戏曲、舞蹈、音乐的节奏中感受小楼春秋、体验古韵新风。”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彭芃说。
在五大道民园广场,京剧《天女散花》和舞蹈快闪《海棠环香》深受市民游客喜爱;在金街,“海棠八音盒”“花仙子互动演出”等定点艺术表演场场人气爆棚;辖区内的企业、商户也纷纷打造各具特色的海棠造景,和平区全域宛若一座9.98平方公里的“城市剧场”,尽展这里中西合璧、古今兼容、欧陆风情、时尚都市的独有韵味。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五大道拥有全国保留最完整的洋楼建筑群,2000多栋不同风格的小洋楼矗立其间,“洋楼映海棠”也成为独属于和平区的春日浪漫。五大道上的一些小洋楼通过城市更新焕发着勃勃生机,海棠花节期间,它们与千树海棠共同“绽放”。
“快看!我能在画里放风筝!”位于河北路275号的小洋楼“变身”大行道艺术中心,首展“绽放”集结了33位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的油画、版画、雕塑等作品。拉动线轴,画中的纸鸢就会随风高飞;经过桌上摆放的花瓶,便会有花朵在墙上绽放……通过数字赋能,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富有张力,内涵也更加丰富。
大行道艺术中心主理人李响说:“我们为了更好地拓展国内市场,在线下售卖艺术品,准备建设一处艺术空间。这些年,五大道地区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厚,所以我们选择小洋楼进行盘活,作为我们的艺术中心。海棠花节期间,几乎每天都会达到展览的接待上限,也有不少市民游客专程来品尝我们的文创咖啡和下午茶。”
将“刹那芳华”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经济动能
灯火绚烂,乐曲悠扬。随着夜幕降临,一场充满海棠元素的灯光秀在五大道公园上演,以刚刚建成的钟楼为“画布”,将海棠花完美融入光影与建筑中,点亮了五大道之夜,为观众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
“除了海棠花节期间每晚在五大道公园上演的灯光秀外,我们还精心策划了‘夜赏海棠’‘花仙子演出’等夜间文旅项目,以‘日夜好玩’进一步提升文旅热度。”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游客来到一座城市,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迁移,更是把“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部需求转移过来。短期内客流增加,对城市交通、住宿、餐饮甚至公厕的承载能力都带来巨大考验。只有服务的“温度”才能留住文旅的“热度”。
和平区持续打造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城市之“芯”,在海棠花节期间全面开启“宠客模式”。在活动之初对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五大道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厕所开放,让游客“方便”更方便;五大道上的小洋楼打开院门提供休息区;联动滴滴出行定制免费保障巴士;作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全区上千名志愿者接力上岗,提供义务指路、特色讲解、医疗健康等服务……每一位踏入这方土地的游客,都能感受宾至如归的美好旅程。
赏花“热起来”,消费同样“火起来”。在和平区,从剧场到菜市场、从景区到小区、从博物馆到小饭馆,充满海棠元素的消费场景随处可见。
民园广场的海棠文创雪糕摊位前排起了长队,这款草莓芒果口味的双色雪糕外形似海棠花,备受市民游客追捧。“我们每天备货500个,有时不到下午4时就卖光了,很多游客为吃不到这款雪糕感到遗憾,这也成了我们‘幸福的烦恼’。”销售人员王璐说。
正阳春推出“海棠杏仁豆腐”、冠生园上新“海棠花酥”糕点、老美华推出“海棠绣花鞋”限定产品、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推出海棠主题冰箱贴……一款款海棠文创叫好又叫座,文旅热度刺激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我们鼓励辖区企业将‘海棠花’IP与自身活动相融合,本届海棠花节联动了125家商业资源,推出183场配套活动,参加活动的企业自发出资近500万元扮靓海棠花节消费场景,辖区内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也纷纷推出主题活动与市集,真正实现了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和平区商务局局长周晓琳说。
近年来,和平区始终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今年还将以“津遇和平”文旅品牌为主线,在“五一”、端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点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变“春日限定”为“四季常青”,将海棠花开的“刹那芳华”转化为持续发展的经济动能。(本报记者 武少民 付昱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