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湖陂村水岚洲湿地的水杉秘境景点,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池杉矗立水中央,鹭鸟们时不时在林间展翅飞过。岸边拍照的游客们轻声惊叹,生怕自己的声音会吓跑鸟儿。
7月8日,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开展的“活力中国调研行”江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南昌市南昌县塔城乡湖陂村,看水杉秘境“打鸟”处如何凭借生态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江西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很开心,没想到在这里度假还能看到这么大的白鹭!”南昌市民游客董小姐说,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观看白鹭,拍照发朋友圈后,很多朋友问她是在哪里拍到的。
来自南昌的摄影爱好者小万一会儿把相机镜头对准白鹭,一会儿又向同伴展示自己抓拍到的精彩瞬间。“这里的树木很美,湿地环境又好,鸟儿喜欢在这里筑巢,‘打鸟’特别出片。”小万说。
所谓“打鸟”,是摄影爱好者约定俗成的用语,指的是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鸟类,如同“打靶”一般,强调拍摄时需精准对焦和耐心等待。
湖陂村地处青岚湖与抚河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湿地景观,2000余棵池杉构成了一片水杉秘境,这里栖息着白鹭、苍鹭等48种鸟类。每年3月到7月,夏候鸟陆续抵达这里进行繁殖。大部分鹭鸟喜爱在池杉树冠上筑巢,而黑水鸡、斑嘴鸭等则选择在中下层的丫杈上搭窝。
水岚洲湿地由村落、农田、池塘及河流共同构成,是独特的农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周边湖泊河流中的鱼虾等水生生物,为夏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我们这里夏冬两季都能看到鸟儿,每年3月至7月,夏候鸟主要集中在水杉秘境筑巢繁衍;11月至次年3月,冬候鸟则在抚河、青岚湖滩涂觅食过冬。湖陂村的观鸟期比较长,发展‘观鸟经济’有优势。”湖陂村驻村第一书记刘昌说,“湖陂村去年迎来观鸟游客超20万人次。保护好生态资源,才能吸引更多人来玩,这已成为我们发展‘观鸟经济’的关键所在。”
湖陂村以生态美景为根基,精心规划了“水岚十景”,把水杉秘境、长堤花海与露营基地、研学工坊巧妙融合;依托鹭鸟资源举办生态研讨会,成功打造了观鸟摄影文旅IP,并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将危旧建筑改建成白鹭农场民宿,闲置粮仓摇身变成灵感书屋,废弃农房也焕新成为飘香咖啡馆。
“我们会先做好‘一日游’,计划建设观鸟台,完善拍摄点设施。”刘昌说,“今年,我们还将在民宿方面发力,增加民宿客房供给,为举办更多观鸟活动或者小型研讨会打下基础,让‘一日游’逐步发展为‘过夜游’。”
“美丽风景要变成‘美丽经济’,关键在于串起‘农文旅’的珍珠链。”塔城乡党委书记杨建辉说,2024年,湖陂村村集体收入达70万元,是2016年的14倍。
如今,湖陂村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形成“一片二园三基地”多元业态:万亩订单水稻示范片种植粮食;玉明生态园、鑫茂蔬菜园发展采摘经济;新村民乡创基地、鹭岛露营基地、乡野共享基地则通过“共享厨房”“共享果园”等模式,让游客体验农耕乐趣。
四季变换,湖陂村的“游玩菜单”也跟着翻新:春到水岚洲,千亩油菜花铺成金色海洋;夏日水杉林,白鹭群飞成灵动画卷;秋日稻田边,收割机的轰鸣与游客的欢笑共振;冬日里,采茶戏、板凳龙等非遗项目融入乡创空间。村集体还通过参股龙头企业、出租乡创空间、引入第三方运营等方式,让资源变成收益。
“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好、业态多,还带来了很多新的文化理念。”湖陂村村民朱珠作为村里的原住民,对村子的发展变化感到十分开心。她说,不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还是世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都给村里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本报记者 周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