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吃货季”活动为美食旅游搭建一个极具活力与吸引力的平台,既能够精准满足吃货群体对美食的探索欲望,又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和商家集中展示地方特色佳肴的窗口,更应当成为传递生活美学、文化自信与生态责任的综合载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部署于今年6月至12月开展2025“吃货季”食品提质扩需工作(以下简称“吃货季”)。活动旨在全方位扩大国内食品需求,推动食品工业+数智+餐饮+休闲融合发展,打造食品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
美食旅游是以“食”为核心吸引、以“游”为体验延伸,旅游者到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经历,享受和体验美食的活动。近年来,美食作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向往和美好需求,激发了旅游企业对美食旅游产品的开发热情。美食旅游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三部门联合开展“吃货季”活动有望进一步激发美食旅游的新潜能、点燃美食旅游的新消费。笔者认为,美食旅游市场的开发,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一是以健康文明为引领,重塑美食旅游新理念。健康与文明正在成为美食行业的新趋势。单纯追求味觉刺激、猎奇尝鲜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文旅行业发展需求。国务院办公厅2024年出台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国民营养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食物体系,推动消费习惯向多元化、健康化转型。以健康为基、以文明为魂,这是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培育文明消费新理念,体现在对食材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和对环境的保护上,需要从食材溯源、膳食搭配、消费引导等方面构建健康生态链。在食材端,强调“生态有机”,注重食材品质的绿色健康;在膳食搭配上,打破“重油重盐”的惯性思维,倡导“美味同样可以拥有健康”的消费理念;消费引导层面,丰富“半份”“单人份”菜品可选择度,倡导“光盘行动”;食材伦理方面,不追求标新立异,拒绝“野味猎奇”。
二是以文化融入为引擎,催生美食旅游新场景。深挖文化内涵,重构饮食空间,让文化肌理渗透消费场景,将美食旅游从“味蕾体验”进阶为“文化沉浸”。通过物理空间的文化改造、数字技术赋能等手段,推动美食旅游场景突破时空限制,让餐厅、酒店、街区、市集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成为地域特色文化的立体展示空间,让吃的意义变得多元、多样、多彩,让游客在品尝美食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例如,北京杨梅竹斜街将胡同文化与美食场景深度绑定。食客坐在四合院中百年前的紫檀木餐桌前,品尝历史悠久的私房菜,投影在青砖墙上的老北京生活影像同步讲述食材背后的故事。用餐场景不再是短暂的消费空间,而是能够留下长久记忆的文化驿站,这正是美食旅游珍贵的价值所在。
三是以游客参与为纽带,增加美食旅游新体验。游客的深度参与,本质上是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旁观制作”到“亲手尝试”。实践参与让游客走进美食的生产链条,在动手实践中理解食材从土地到餐桌的旅程。例如,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推出“跟着大师学做早茶”研学项目。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擀制蟹黄汤包、制作翡翠烧卖等,体验传统美食技艺。当游客双手感受到食材的温度,当游客亲手制作的菜肴成为美味,当游客的体验转化为情感的投入,美食旅游便成了可回味、可传播、可延续的体验,承载起更多的价值。
四是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提升美食旅游新品质。通过技术赋能、标准规范与消费模式等方面创新,推动美食旅游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质”,不仅可以满足游客“高品质、个性化、有温度”的消费需求,更能让美食旅游成为展现地域魅力的招牌。
例如,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美食旅游的体验逻辑。从食材溯源到个性化服务,从场景营造到消费结算,技术创新让美食旅游“品质”可感知、可量化、可追溯,为游客带来更便捷、更安心、更独特的体验。同样,规范的行业标准可以让市场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减少人们对“踩雷”式消费的担忧。消费模式创新为游客提供了更便利、更高效的消费服务,商家不仅要提供优质的产品,更要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大众的欢迎。
五是以多方协同为抓手,构筑美食旅游新生态。美食旅游不仅仅是游客和商家之间的交易,还需要政府、企业、社区、游客、科研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协同发力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构建起美食旅游发展的健康生态。
多方协同构建的美食旅游发展生态,本质上是一种共生关系。政府要抓好管理引导,通过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政策扶持等举措为市场赋能;企业要以需求为导向激发市场活力,如餐饮企业、旅游集团、文创机构、科技公司等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渠道互通、产品共创等方式,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社区是美食文化的原生土壤,要担负起守护文化根脉的重任,让美食旅游扎根在地文化;游客既是消费者,又是参与者,要参与价值共创,特别是在出行中要践行和倡导文明旅游;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与市场经营主体的协同创新,则能够为美食旅游发展提供标准支撑与人才保障,推动产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吃货季”活动为美食旅游搭建一个极具活力与吸引力的平台,既能够精准满足吃货群体对美食的探索欲望,又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和商家集中展示地方特色佳肴的窗口,更应当成为传递生活美学、文化自信与生态责任的综合载体。各地应通过系统化的策划和运营,搭建起连接消费者、商家与地方文旅资源的桥梁,让美食旅游更健康、更快乐、更有趣。
(作者王昆欣为世界旅游联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