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一段时间,旅拍“火”了,不少游客喜欢旅游时穿上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服装,画上美美的妆容,开开心心地“出片”,用镜头保存美好瞬间、珍藏旅行记忆。
然而,旅拍“出片”也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认为过度追求旅拍“出片”可能妨碍深度体验,甚至丧失旅行的乐趣。笔者觉得,情况可能没有这么严重。眼睛的确是“最好的镜头”,丰富的体验也能增加生命的厚度,但人的记忆难免随时间流逝而模糊。用固定的形象定格意义非凡的瞬间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习惯,其承载着对景观和体验的珍重,早在照相摄像设备发明之前便已是如此。至于发“朋友圈”,希望获得朋友的点赞,也没什么大不了,谁不希望被人认可呢?“晒”是美好生活需要之一种,与所谓“深度”并不矛盾。
从看风景到成为风景的一部分,旅拍为旅游提供了新的方式和体验,同时也为文旅目的地“出圈”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服装、化妆、拍摄、后期……围绕旅拍,能够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一些城市、景区也结合自身资源营造适宜的“出片”场景,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甚至可能通过旅拍而打造出一批批热门旅游目的地。甘肃酒泉鸣沙山月牙泉旅拍有力地为敦煌文旅引流,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城吉林延吉通过颇具民族特色的旅拍而成为热门旅游城市,这些都是鲜活的例证。
目前阶段,旅拍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没必要讳莫如深。新生事物在“野蛮生长”阶段,容易沾染些许草莽气息,但随着行业不断发展成熟,内部的自觉自主和外部的市场竞争,再加上有效的引领和监管,总能导向精品化、规范化,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文旅领域中有很多例子可以印证这一判断,譬如网络大电影、网剧就已经走过了这样的历程,微短剧正走在这条路上,旅拍也不会成为例外。
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积极介入、引导旅拍市场,对于偶发的违规违法行为重拳出击,为旅拍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提供保障。同时,相关从业者也要明白,低效“内卷”式拉客、机械草率地做生意,势必引起消费者反感。满足于“一锤子买卖”必然增大在市场竞争中落败的可能性,长远来看得不偿失。提高质量、做出特色、擦亮品牌,为游客的旅游体验、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做增量,才能赢得未来。(夕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