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下,越来越多游客追求“出游即出片”,在游玩的同时用镜头记录风景,体验沉浸式拍照,并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和传播,游客“看景”变“入景”。“出片游”成为旅游新潮流,带动了景点出圈,也带火了文旅消费。
一个景区、城市或区域如果可以提供富有体验感、多维度的出片景观,往往能引起游客持续关注,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和游客的共情,树立人人相传的正向口碑,并衍生出一种新的网红现象和“情绪经济”,持续带来旅游流量,带动服装租赁、化妆、交通等相关业态发展,转化成可观的“情绪消费”,为旅游目的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出片游”对于传统旅游地来说是一种产品增色和名声加持,对于小微景点来说是出圈的机遇。
从游客需求来看,“出片游”追根溯源是旅游业发展早期游客在景点的“合影留念”,随着时代发展,当今游客热衷出片,一方面是因为个性化和情感化需求越来越重要,游客愿意花费时间享受一段值得记忆的旅游经历,拍摄到人生旅途中满意的照片,与旅游地建立起一种个性化、值得记忆的即时联系。另一方面是因为追求认同感是人的社会属性的体现,出片就是被看见,在“点赞即认可”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出片能够证明自我价值和获得圈层认同,旅游表现欲和分享欲得到释放。
从产品供给来看,“出片游”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景点观光,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产品形态,更加聚焦于情绪格调和场景氛围,使得照片在社交平台的传播互动频率更高,具有更高的曝光率。“出片游”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展示提出了更高的审美要求,旅游目的地应大力开展视觉挖掘,按照形象构图原则规划设计景区亮点,为游客提供多角度、富有变化的打卡拍摄点位与场景,提供个性化、有深度参与感的品质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众更加追求情绪价值,这对“出片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的发展举措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营造处处出片场景。不仅是传统的风景名胜、遗址遗迹、旅游景区、文博场馆,街景建筑、美食店铺、民宿、书店、商场、工厂、田园、学校也可以打造成为出片景观。全域景观处处力求出片,重点在于从众多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源中去发现,从游客心理感知角度去“装扮”,挖掘不同旅游圈层的共同话题,通过出片场景的再造实现游客与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互动,达到时时出片、四季出片,形成长久持续的消费热点。
二要展示“小而美”的景观。与广大游客共情,用足心思扮靓小微景观,寻找隐藏于都市和乡村之中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奇、小而特的景观,一截夕阳残照老城墙、一幢古朴沧桑古建筑、一处微小的文化场景,都尽心维护下来,并以醒目的方式予以展示,给游客以突然的拍照惊喜。
三要塑造标志性景观。具有地方性的标志性景观能占据游客视觉空间,触动游客的心灵,达到出片效果。要从地域文化、历史渊源、独特生活方式之中捕捉细节与亮点,因地制宜地凸显独特风韵,强调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即内涵的原创性与形式的原创性。
四是“出片游”发展离不开旅拍定制。要规范旅拍市场,提供个性化妆容造型、景点筛选、拍摄亮点挖掘、接送服务等差异化、精益化的旅拍服务,并有效防范和解决不正规经营、模糊定价、出片效果不佳等市场问题,提供与美丽景致相匹配的优质市场环境。
当然,“出片游”不能为了出片而出片,要防止只顾拍照而忽视体验的形式主义做法,更不能为走红而走向“审丑”。提供独具韵味的个性体验、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多种情怀的视觉共情和以人为本的精益服务,才是把小照片“拍”成大产业,推动“出片游”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王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