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恰逢国庆和中秋双节联动,文旅消费市场持续火热,市场需求迸发消费活力。在众多文化和旅游线路中,省际交界游成为市场“新宠”,“一键玩N省”的出行新方式备受瞩目。根据携程旅行节前发布的报告显示,省际交界城市的订单量同比增长58%。曾经静谧的“边界小城”竞相蝶变成为假日旅游的“流量中心”,从过去的“各美其美”到如今的“美美与共”,跨出一条合作共赢的发展新路径。
多方共赢,让省际交界游成为市场“新宠”
消费者高效利用假期时间,领略大美山川的不同风貌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共融。省际交界游极大提升消费者的旅游效率与体验,让消费者能够充分利用短期假日,一次性领略不同省份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在闽浙交界处,前来旅游的消费者上午在浙江泰顺领略和体验廊桥文化,下午即可抵达福建柘荣的鸳鸯草场感受南方草原风情。这种高效游览方式可以避免往返省会城市或主要交通枢纽的时间浪费,让有限的假期产生最大的旅游价值。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旅游爱好者可以欣赏到江郎山的丹霞地貌、黄山的奇松怪石、婺源的田园风光以及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这种多元文化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旅游深度的追求,使旅行不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成为增长人生阅历和感悟文化魅力的过程。
经营者释放集聚效应,通过共享客源增长带来的市场红利实现收入水平提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域,重庆和四川7个区县通过共同签订《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文旅合作共建协议》,合作推出多条跨区域的文化和旅游线路,成功实现客源互引。这种合作使得民宿、餐饮、特产销售的不同行业经营者共同形成完整的文旅消费产业链,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省际交界游可以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直接带动餐饮、住宿、娱乐等多种消费增长,显著提高经营者的收入水平。位于湖北随县和河南桐柏的全国首个跨省竹筏漂流项目有效串联起两省四大景区,使得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一天增长到两天,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40%,带动当地民宿集群和土特产销售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省际交界游能够促进区域文旅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差异化发展避免了同质化竞争,让各个地方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
多地协同联动打造近悦远来旅游新地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共建合作平台,多地地方政府能够整合资源,共同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湖南和江西两省通过建立省际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共同编制《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推动“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专列开通,以红色精神串联两省交界地区文旅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示范新高地。乘着省际交界游蓬勃发展新机遇,毗邻地区有效实现产业升级与就业增长。鄂豫交界的跨省竹筏漂流项目助力淮河上游沿岸农家乐与民宿的发展,90%以上村民融入旅游产业生产经营,户均增收超过2.5万元,由过去的“卖资源”迭代升级为“卖风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基于省际交界游建立的毗邻地区合作载体,还能促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广西富川与湖南江永在合力打造桂湘边界生态乡村精品线路的过程中,修通两地旅游村之间的旅游快道,促进区域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
赋能协作共赢,关键在于建好统一大市场
合作构建区域统一大市场,不断扩大省际交界游市场规模。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共同规划建设跨区域的交通网络,提升交界地带的道路等级与通行效率,同步规划建设充足的停车场、加油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确保游客“进得来、停得下、走得畅”。大力推动政务服务的跨省通办,通过建立统一的线上平台和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专窗,为消费者提供异地补办证照、旅游投诉处理、信息业务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显著降低跨省旅游的制度性成本,让消费者敢于消费和放心游玩。积极推广区域旅游联票、通票制度,鼓励省际交界各个景区联合推出涵盖多种业态的一站式旅游套票,实现“一票通游”。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的纽带作用,引导组建跨区域的省际交界游合作联盟,引导经营主体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共同维护文旅消费大市场,持续优化省际交界游市场环境。建立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实现高效的消费者维权处置联动,确保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投诉能够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处理”的及时响应及反馈,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定期组织开展跨省域的联合执法检查,形成监管合力,对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强制购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共建统一开放的市场准入环境,着力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通过建立统一的执法裁量标准和市场准入清单,让文化和旅游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能够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建立大市场良性竞合关系,打造特色省际交界游市场品牌。交界地区地方政府应着眼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共同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旅游品牌。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错位发展与功能互补,通过规划衔接和政策协同,引导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衔接紧密的文旅产业链条。实施差异化的品牌发展战略,在处理好内部关系的同时,明确交界旅游区在全国旅游格局中的独特定位,通过深入挖掘交界地带独有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与其他成熟旅游区具有显著差异的核心产品和体验项目,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塑造独特的市场品牌形象。强化区域品牌的联合宣传推广,共同策划设计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辨识度的宣传口号与视觉形象,整合各地宣传资源,利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一体化营销,通过联合举办旅游推介会、文化节庆活动等方式,持续扩大省际交界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合作发展的成果转化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作者刘晗系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教授、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协同发展机制与政策创新研究”[24SKJD1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