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9日-15日,2025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举行。作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非政府组织会员,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受邀参会,并于10月10日下午成功举办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守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文明”为主题的边会,产生良好国际反响。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张永利致辞强调,2025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该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在这一重要时刻,边会以“守护绿水青山,共享生态文明”为主题,旨在展示中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模范践行“两山”理念,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
张永利指出,风景名胜区兼具文化和自然双重属性,正好契合了世界遗产倡导文化和自然融合的要求,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遗产的人文意涵,也提升了遗产的保护价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为例,其申遗成功直接推动了当地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文旅事业的快速发展,使这一边缘景区一跃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未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将在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帮助更多的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
IUCN世界遗产部主任蒂姆·巴德曼(TimBadman)出席会议并讲话,深情回顾了IUCN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肯定了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领导力,称赞近年来中国世界遗产提名项目的质量越来越高。蒂姆·巴德曼指出,世界遗产地在全球生态保护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呼吁各国进一步加强自然与文化融合,并更多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蒂姆·巴德曼希望借助本次边会,分享以往成功案例,推动更多中国项目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仲崇峻受邀在边会上致辞,重点从政策引领、实践创新、全球协作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在世界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及风景名胜区保护中的成功实践和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的宝贵经验。
会上,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李东军介绍了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概况,并从“坚守保护红线,筑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推动资源利用,实现生态价值与科普价值的双赢”“促进创新融合,激发‘文旅体’协同发展的互补效应”三个方面展示了镜泊湖风景名胜区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
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黄仕海以《平衡与共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与实践》为题,从遗产地概况、经验做法、保护成效、目标方向四个方面向与会代表分享了黄龙在生态保护与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
IUCN中国代表处项目主任金文佳以《IUCN绿色名录的中国实践—世界遗产与风景名胜区》为题,介绍了IUCN绿色名录的标准、评估流程,以及在中国尤其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类型方面的发展。报告以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为例,展示了绿色名录对其管理优化、社区共管及国际话语权提升起到的关键作用。
最后,张永利会长代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发布《新时代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责任与担当》。
边会期间,黑龙江省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至管理分局)等向参加大会的各国代表进行了宣传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