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超级工程”与“旅游体验”相得益彰
花江峡谷大桥:贵州桥旅融合3.0
前不久,历时3年多建设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大桥以全长2890米、主跨径1420米、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625米的雄姿,成为世界山区峡谷第一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将贵州“桥梁博物馆”推向新高度,成为贵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名片,也是近年来贵州开展桥旅融合的生动实践。
一座融合桥
在贵州,“桥”从来都不只是“路的延伸”。
近年来,贵州以桥旅融合为抓手,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贵州锚定“贵州西南部第一旅游门户、全国桥旅融合新典范、世界峡谷极限运动胜地”目标,把花江峡谷大桥及周边50余平方公里打造为旅游景区。
2023年5月,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麟察看花江峡谷大桥建设进展时提出,“要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
2025年1月,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景区,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桥旅等融合发展。”
如何推动贵州桥旅融合进一步发展?贵州谋划在先,稳步推进,通过一系列科学前瞻且富有创意的顶层设计,推动“超级工程”与“旅游体验”相得益彰。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印发《贵州省桥旅融合项目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试行)》,建立桥旅融合项目设计原则和建设标准,引导桥旅融合新兴业态健康发展。贵州编制的《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旅游区总体规划》明确,将周边50余平方公里纳入旅游区总体规划,提出“桥上做吸引力,桥下做生产力”的布局。
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四大顶层方案——《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中心景区经营规划》《花江峡谷大桥酷玩空中公园策划方案》《招商引资项目资产包策划》及《桥旅融合项目品牌战略》在大桥开工之初便已同步编制,确保定位精准与业态合理。
如果说坝陵河大桥通过桥体内观光、开通滑翔蹦极等项目,开启了“桥梁+旅游”的1.0时代;平塘特大桥凭借“天空之桥”服务区与“中国天眼”联动,创造了天文科普与观光体验深度融合的2.0时代;那么,花江峡谷大桥则以其无与伦比的峡谷景观与更具前瞻性的整体规划,标志着桥旅融合3.0时代的到来。
一座标杆桥
大桥连接地理空间,也链接各类资源。
如今,在花江峡谷大桥,游客可在云中挑战1411米的极限跑道,乘电梯60秒冲顶207米高的桥塔。坐在桥塔顶端、距离江面800米的云上咖啡馆里,360度全景式俯瞰连绵峰林、高峡流水,漫步玻璃观景厅,俯瞰峡谷之美,还可以在大桥周边踏寻茶马古道的历史印记……
“站在625米高的桥上,我理解了什么是‘中国高度’,这太了不起了!”前来参观的俄罗斯留学生安德烈日前接受采访时十分惊叹。浙江游客周先生也惊讶地说:“前几天刚通车,没想到国庆中秋假期这么热闹!”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阳向东介绍,花江峡谷大桥串联起黄果树瀑布、关岭化石群、安龙招堤、万峰林、马岭河峡谷等景区,这条被激活的“黄金旅游走廊”将极大提升游客的体验,悄然改写贵州西部地区的旅游发展格局。
安顺市委副书记、市长尹恒斌表示,作为超级旅游IP,大桥将成为贵州又一个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名片,特别是大桥与黄果树瀑布群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可以为安顺建设一流旅游城市、助力全省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支撑。
黔西南州副州长代乐认为,大桥将创造出更多文旅新玩法,除了低空飞越、高桥徒步等新业态外,还能将周边景区串珠成链,形成贵州西线黄金旅游带。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世界级山地旅游资源。
“我们将推动与大桥两端及周边景区合作,设计推出‘一路向黔:跨世界第一高桥·观亚洲第一大瀑布’等主题自驾游线路。同时,设计经大桥上川渝、下两广的自驾线路,深化‘桥景联动’的深度游模式。”万峰林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龙飞难掩兴奋。
一座富民桥
大桥连接两岸,也链接未来。
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将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2分钟,极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也为大桥两岸旅游业注入了新活力。大桥预计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沿线农产品销售、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发展,“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当前,大桥两岸的山村里,经营农家乐、升级小吃摊、开办精品民宿……一场由“桥”引发的创业热潮与乡村蜕变,正在峡谷深处上演。
桥下的平街乡花江村是布依族村寨,102户布依族村民世代居住于此。站在村里,一抬头便能看见这座世界级大桥。大桥所带来的旅游发展机遇,让花江村村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在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里,林国权深有感触,大桥通车前,他就把荒废的老屋院落改造成了拥有26间客房的民宿,经常一房难求。林国权说:“依托桥的流量,我要把民宿做得越来越好。”
“来家里坐坐,一起吃饭。”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花江村“小花江农家乐”内,年近七旬的店主梁绍清笑着说:“等下还有两桌客人要来吃饭,实在忙不开,最近天天都有好几桌,从早忙到晚。”
位于大桥另一端的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镇同样热潮涌动。
新开张的餐馆门外,“开业8折”“进店送配菜”等横幅在霓虹灯的映照下格外醒目。现年50岁的仇兴琴在新开的牛肉火锅店中忙碌地为食客端送汤锅。国庆中秋假期,餐馆日均接待20余桌客人,营业额超2000元。
花江镇党委副书记徐代惠介绍,近3个月镇上新增餐馆25家,民宿半年内从18家增至24家,不少在外开馆子、做药材生意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花江镇正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综合乡镇。
……
从“交通枢纽”到“世界桥旅目的地”,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桥旅融合发展思路的一次深化——它证明,重大交通工程不仅能“打通脉络”,更能“激活资源”;不仅能带动经济,更能连接民心。
回望,这桥是刻在群山之间的奋进故事;远眺,这桥是通向广阔世界的崭新起点。(曾广超 王 砚)
